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内涵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科研水平提升计划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深入推进政治谈话,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效上,体现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上。扎实抓好“忠诚”教育,在全校深入开展“打造忠诚高校,锤炼忠诚品格”活动,让忠诚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成为新余学院最鲜亮的底色。
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并重点抓严抓实各二级学院的中心组学习。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新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庆祝建党 100 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
三、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落实《新余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358计划”。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建设以忠诚为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四、把牢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把好政治方向关、舆论导向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强意识形态综合研判,加强宣传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校园内进行渗透活动。
五、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委政治核心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抓好一院一品党建工作。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六、驰而不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统筹安排全面巡察、专项巡察,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成为共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对师生反映强烈、损害师生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曝光力度。
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补齐应急处置短板,决不让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八、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学科、专业与学术带头人,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新突破。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健全完善教师培养支持制度,加大“双师、双能、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抓好金牌教授、金牌青年培养和推选工作。
九、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新余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专业认证、全省专业综合评价等工作,优化专业布局。探索和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新模式,建立学籍预警机制,加强教材管理与建设工作。
十、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新余学院科研水平提升三年计划》,促进科研项目上档次,科研奖励上层次,科研成果上水平,科研经费上规模。
十一、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新余学院发展三十条措施》,主动融入新余发展大局,抓好《新余学院服务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十条措施》和《新余学院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撑。
十二、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紧扣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研究学校事业发展整体思路、重点目标、重大举措,确定学校“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积极推动若干重大战略、重大方案等纳入省市有关领域“十四五”规划中。
十三、切实优化内部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好《新余学院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好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继续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十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启动学校新工科项目建设计划;争取中央新增地方专项债,建设新余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